树高千尺不忘根,老师在大学中不仅传道授业,更陪伴着学生的生活与成长,本期故事主角成老师不仅引领着一帮热爱机械的学生走向更大的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更陪伴着每一个迷茫无措的孩子走出困境,重现光辉。在专业比赛中有他专业沉稳的指导,在日常训练中有他严厉却认真的督促,在迷茫忧愁时总会在他那里找到继续走下去的动力。每一次硕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成老师的责任与付出,每一种心灵的慰藉也蕴含着成老师细致育人的滴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中,去看看这位平凡却也闪耀的科大教师。
成老师作为巴比伦娱乐场:NewMaker战队的指导老师,带领大家参加了众多比赛,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这硕果丰收的背后是琐碎却也蕴含深意的往事。
图注:《科大故事》采访团队采访成俊秀老师现场
高山遇流水 战队现雏形
与成老师聊起NewMaker战队的起源,成老师将回忆的进度条再次拉回到2011年......
当时学校里有四位同学因为对机械的热爱,渴望去参加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但参赛要求是必须有自己设计的机械实体作品,这对于还是初涉专业不久的几个大学生来说是个大问题。当时的他们没有固定的集合地点,没有加工的途径,甚至连材料买来后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经常是偷摸着把一些材料堆置在宿舍里,但有限的宿舍空间总归不是安置这些材料的合适之地。现实的难题摆在了这几位同学的面前。
一次专业课后,这几位同学便向任课的宋老师诉起了苦,听着同学们的这一情形,宋老师想到了同一教研室负责实验室管理的成俊秀老师。宋老师将这几位同学的难处告知了成老师。在两位老师一致商量下,决定给这帮热爱机械设计,着迷机械比赛的学生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成老师讲到:“至少给孩子们一个放材料的地方还是有的”。
从此,成老师所负责管理的实验室就成了科大这几位机械爱好者的大本营,至此,他们也结束了将器材原件搬来搬去的“游击战”。
成老师回忆说:“最开始我也担心,毕竟实验室有实验室的使用规定,虽说是把实验室借给同学们使用,但万一有什么安全事故,我也很揪心,所以我就要求同学们每次要做设计、做焊接等机械加工时,都一定要叫上我。我在场,最起码能确保每次活动的安全,也便于维护实验设备。”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次学生们需要加工一个零件,需要用到实验室的机床,便询问成老师能否借用一下。成老师那时还是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便答应说自己亲自帮他们加工。加工完毕后,学生们就把机床清理干净。一来二往,经过几番这样的配合,每次他们都会把实验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成老师看在眼里,也深受感动,他逐渐放下担忧,对这几个可爱的学生信任起来。
在准备参加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期间,成老师会针对一些机械专业的问题尽己所能地帮助大家。期间学生询问成老师能否教他们使用机床,成老师也欣然答应了。慢慢的,这几个学生便掌握了实验室所有机床的操作流程,也能熟练完成应赛准备的各项工作。对于这几个学生来说,成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帮忙存放材料的实验室老师,也是这群学生们专属的机械指导教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来只是几个人的小型活动后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机械的学生参与进来,看着队伍日渐扩大,成老师有了新的想法。既然大家因热爱机械而相聚在这里,干脆组织一个专门的社团,再通过社团培养合适的人才组建战队参加比赛。这样既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又可以把机械设计与实践这件事做的更加专业化、标准化。
于是,2011年,成老师、宋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和大家一起组建了太原科技大学参赛队。建队第二年,成老师便带领队伍参加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并分别取得了省一等奖和省二等奖的好成绩,这其中就包括最初因为放材料而奔波的四位初创队员。在第一次带着两件作品参赛的情况下就分别获得一等、二等奖的激励下,同学们对科创活动的信心倍增,2013年5月,太原科技大学科技创新实验室(由于后期资源整合,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NewMaker智能实训基地)成立,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号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机械人才。迄今为止,NewMaker智能实训基地已经取得了170余个奖项,其中国赛奖95项,区域29项,省赛49项。
图注:成俊秀老师带领团队参加历年大赛合影
挑战永无止境,未来不可限量。NewMaker战队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少不了成老师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成老师与战队的相遇,恰如高山遇流水,每一个环节的调动,每一次脚步的迈出,都让战队命运的齿轮紧紧啮合在一起。
团队中的“君子协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成老师深知,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凝聚起全体成员的力量才能让NewMaker战队在前进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自从成立社团之后,每年“百团大战”都会吸收不少新鲜血液到社团中,为更好的激发社团活力,提升社团对新入学员的影响力,同时能及早地发现并储备战队人才,成老师在社团中建立了“君子协议传帮带”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即由参加过比赛、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大三同学义务传授大 一 同学,而大一的同学接受一年的培训合格后,在大二成为战队主力参加大型比赛,大四待考研结束后再回来义务反哺下一届的大二参赛主力。
成老师说到,“这些所有的培训讲授都是免费的公益活动,并且几乎全部由学生们完成。虽然义务讲授的过程中总不免有人因为各种事情,或是时间冲突,或是人生规划的矛盾,最终只好与大家挥手告别,但总会有许多人能坚持到最后一刻。”
滴水恩,涌泉报。NewMaker战队中这种传帮带的“君子协议”, 不仅仅让同学们把在学长学姐那里获得的帮助倾囊传授,再一次反哺给学弟学妹们;潜移默化间,也让所有人都懂得了“感恩”与“责任”的意义。当每届大三的同学走上讲台,用自己亲手制成的PPT讲授课程、传授比赛经验时,我相信传递给在座每一位同学的不仅仅是课程本身,也是一份感恩的回馈,更是一种责任的赓续。
个人成就的取得是暂时的、有限的、微小的,可一旦当它投入到集体中去,就会产生一系列蝴蝶效应,生发出难以意料的持续效果。也许当曾经的团队成员重返母校时,都能自豪地说一句“那个获奖最棒的NewMaker战队,就是我原来呆过的地方。那是一段敢想敢干,青春无悔的美好而难忘的时光。”
社团育人的力量是无形的,在这些无形的力量中我们看到了成老师为社团、为战队订立的这条“君子协议”,它像一把火炬,熊熊燃烧,传承着NewMaker战队精神,生生不息。
图注:成俊秀老师与毕业生合影留念
从艰苦参赛到“三分钟”冠军
在回顾一路走来的拼搏与光辉的比赛历程中,成老师感慨良多。其中最艰辛的一场比赛便是发生于2015年8月在深圳大学体育馆进行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复活赛。
原本在2014年年底华北五省机器人DOTA赛总决赛中,巴比伦娱乐场:战队经历了一场由于裁判的误判导致屈居亚军的经历,2015年5月战队又在北部分区赛中失利,刚刚起步的团队备受打击,我们失去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决赛的资格。同学们垂头丧气,常把“气馁”二字挂在嘴边,受到了不小打击。但是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拼搏的队员,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总决赛的复活赛又重新点燃同学们的希望之火,大家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准备夺回属于自己的荣光,于是在成老师带领下,这一支年轻的队伍,背起行囊,浩浩荡荡“杀向”深圳。
在到达参赛现场后,又有一项严峻的挑战等着同学们。由于赛场的轮班比赛制,时间紧张,同学们一周都没有回宾馆休息过,只能在深圳大学的篮球馆场地上席地而卧,就地休息。
夏日炎炎的深圳,全天温度都在30度以上,比赛场地里也没有空调供队员们使用,只有几个小风扇吹来的也是热风,靠着干冰来供同学们降温。 但是大家并没有被眼前景象打倒。心中那一股不服输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参赛队员不断努力地去测试改进机器人,甚至有同学一不小心因为太疲惫睡着,醒来还埋怨同学因为自己多睡了一会而不叫醒他,生怕自己耽误了比赛。
参赛期间,不仅同学们参赛环境艰苦,随行的成老师和白老师也紧凑着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凌晨2:50离开体育馆,进行短暂的休整,早上5:50又急匆匆跑回比赛场地指导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成老师带领下,队员们连战连捷,整个团队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用成老师的话来讲,就是越打越兴奋,大家不知疲倦的一直坚持到底,最终相约顶峰,拿到了这场复活赛的冠军。赛后,成老师感慨到,“通过这次艰苦的胜利,也磨练了同学们的心性,大家也比以往更加勤学苦练,培养了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以平稳心态应战的品质”。
谈到平稳心态应战,成老师又对我们讲述了NewMaker战队一次有趣的夺冠经历——
那是2021年,成老师带领团队参加在深圳春茧体育馆进行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S2021机甲大师高校单项赛全国赛。当年由于队伍经费不足,为节省路途开支,参赛队伍比预定安排晚到了几个小时,因此耽误了许多赛前准备时间。更加严峻的挑战是在他们赶到的时刻,赛场里大部分的参赛队伍已完成比赛,而当时武汉科技大学的比赛成绩遥遥领先,可以说距离冠军的头衔只差和太原科技大学这支迟到队伍的最后较量。只要我们稍逊于他们,他们就可以夺得本届比赛的冠军。为此武汉科技大学早已等候多时,看着对手胜券在握的心态,我们的队员们丝毫没有被吓到,尽管晚到赛场,但队员们并不慌乱,只见同学们各自就位,处惊不乱,迅速且有条不紊地准备着自己的战车,以稳而不乱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来应对即将而来的“风暴”。
图注:成俊秀老师带领学生在深圳大学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实力的碾压,这次比赛居然戏剧性的只用了三分钟的准备过程,队员们便将机器人调试到“应战”状态,随后以38秒 的“神速”完成了比赛,比武汉科技大学这支预冠军队伍快了12秒,而且战车在整个行进路上也没有什么颠簸和损坏,在全场的震惊中,太原科技大学的NewMaker团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大家为我们出色的表现惊叹之时,还引来在场一些企业代表的关注。成老师讲到,因看到我们技术过硬,某公司代表就曾开出年薪30万的高薪来招聘我们团队的主力队员,也就是因那次出色的决战,“三分钟冠军”的称号也因此落在了战队麾下,真是应了那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回忆时,成老师脸上也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一场僵持的赛后复盘
2018年战队重建,在成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及时针对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战队逐渐步入正轨,积极备战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中部分区赛。
距离比赛日还有20天的时候,成老师带领的团队已经完成了比赛用车的制作,投入紧张的模拟训练中。回忆起当年比赛前的情景,成老师说:“那是最轻松的一年,因为战车在重复的模拟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已经及时解决,在比赛中场只需稍微检查一下就可以继续上场,整个团队势在必得;并且当时的对手太原理工大学的队伍参赛时间还不长,而巴比伦娱乐场:已经参加过多次比赛,比赛经验丰富,以现有的实力在我们团队看来本应稳赢”。但事与愿违,我们还是在大赛中惜败太原理工大学的队伍,这其中不乏许多遗憾。
赛后的复盘中,成老师与大家一起回顾比赛过程,总结失败原因后发现,在比赛中有一位同学没能按照赛前安排的战术进行,没有根据战略行动,导致后续关键路径无人防守,敌方冲过了咱们的防线,影响了后续的其他战术安排,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导致比赛输掉。
图注:成俊秀老师在赛场和同学们一起应对实战状况
当大家讲明原因后,没想到这位同学并不这么认为,他反对承认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队伍内的其他同学也不方便对这位大四的学长评价什么,只好默默低头。一时间,这场赛后复盘的谈论会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整个团队顿时陷入停滞不前的僵局,就这样一直僵持到凌晨两点多,问题 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面对这一状况,成老师决定扮演这个批评教育的“恶人”。
他目光如炬地直视着那位固执的同学。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同学,我知道你对自己的行动有信心,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但请你先冷静下来,听听我们整个战队的观点。”
他对那位同学说,虽然比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赛前我们已经安排好了战术走位,以及每个人需要完成的任务,这都是明确的。在团队中,只要任何一个人没有按原计划完成既定计划,就会影响后续的所有步骤,不仅自乱脚步,还会让对手趁虚而入。我们是一支团队,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我们并不是在责怪你,而是希望你能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尽管成老师苦口婆心一番,但那位同学似乎不为所动,依旧坚持己见,现场状况再次降至冰点,队员们本就因败局低落的士气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低沉,凝固的氛围中弥漫着团队焦灼的空气。
如果复盘这一关打不通,团队没有建立统一的对错误的认知,又怎么能做到在随后的比赛中步调一致,团结协力打比赛呢?成老师深知这一点的重要,他意识到,团队能否遵从统一安排将会是接下来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解决这个症结,后续的比赛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似的结果,这个坎不迈过去不行。
稍许的沉默后,成老师突然想起之前在这位同学身上发生的一件事,于是,“将计就计”,成老师说到:
“某某,你还记得么?咱们来参赛时,你因携带水果刀,在过火车安检时被拦下。可你却辩解说自己从四川来太原上学的这四年,一直坐火车携带水果刀都没有被拦住。凭什么就这次行不通呢?虽然当时你很执拗,但是我们最终是不是还得遵从规则,服从车检的统一规定,将水果刀丢弃?”
这位同学若有所悟的怔了一下。
“火车站是公共场所,有明文规定不能携带什么,你不能因为自己一时侥幸逃过检查就觉得自己的不当行为是正确的。这是国家的规定,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
成老师继续说到,“同学啊,好多事情不是咱们自己的想象和决断就能成立的,既然在社会中,我们就要遵守规则,服从规则,坐火车我们要遵守火车安检规则,同样参加大赛,我们也要服从大赛规则,服从我们团队的战略战术规则,不是么?”
......
成老师的劝导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流入那位同学的凝固而冰封的认知中。
经历了几秒的沉默,那位同学终于诚恳地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向老师和队友们主动承认自己在比赛中出现的失误。
困在这场复盘会中的梗阻被打通了。随后,大家紧锣密鼓,一同商定了第二天应对太原工业学院队伍的战术。经过这场长达四个小时的赛后复盘及战术布置,大家士气高涨,团结应战,最终战胜了对手,成功晋级八强!
个性融于集体 暖心凝聚力量
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是一位老师的职责,特别是针对那些自我个性很强的学生。成老师讲,在团队中会遇到许多有个性的学生,同学们拥有个性并不可怕,相反在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创新所需要的正是这个。但要准确把握个性的程度,将个性融于集体之中,二者交相辉映,才能为集体贡献更大的能量!为此,他为我们讲述了团队中他与小和的故事。
在一次准备比赛的前期,需要用到一个叫做“哨兵”的特殊部件。成老师给我们解释到,这个哨兵是项目的核心,就像是“看门狗”,时刻守护着基地的安全。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没有合适的轨道供“哨兵”使用,采购官方的轨道费用非常昂贵,最终,成老师决定与学生们一起动手,自行制作轨道。
作为轨道的原材料镀锌管到货后,成老师安排几位同学把东西运送到实验室,为后续的制作做准备。由于镀锌管有六米长,成老师担心同学们运送有困难,特意嘱咐大家,如果轨道太长不方便携带,可以回来找老师联系三轮车帮忙运回。
可令成老师惊讶的是,当原本六米长的镀锌管送到时,已经一分为二了。询问后才得知,是小和认为六米的镀锌管运送不方便,于是擅自做主将其切割成了四米和两米的两部分。
事已至此,覆水难收。成老师只好交代众人将计就计,将镀锌管保持现状,千万不要再焊接起来了。可谁曾想到,就是这样简单的小事还会有后续。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只是太急于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小和将这两节镀锌管再次焊接到了一起。等到成老师得知此事时,这可怜的镀锌管在经历过切割、焊接之后又被再次切割,一分为二了。一次偶然失误还可以算是过失所致,成老师可以原谅,可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组织无纪律的随意操作会给整个团队的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滞后影响。更何况机械制作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风险,成老师谈到,如果下次安排小和做其他事情,他还是这样特立独行,不按要求进行,那他的人身安全、生产安全又怎么能保证呢?
对此现状,成老师决定与小和同学询问原因。
谈话刚开始没多久,小和显得有些委屈,“我刚焊上,他们就说不要焊,得切开。现在我反而切开了,怎么还是不对?”
成老师听着小和同学带有情绪的话语,缓缓说道:
“在团队中,我们最需要的是维护集体利益,服从团队安排,而不是想当然的我想怎么样!小和,其实你能有自己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你个人的决定不能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进程,团队不可能一直容纳你的变动。”事后,成老师建议小和同学,如果觉得这个团队不适合自己,可以到更适合自己的团队发展。
然而,几天后,成老师却在实验室再次遇到了小和,他的眼中满含坚定和不舍,“成老师,我不想离开这里,我觉得这里就是最好的。我愿意改正我的错误,为整个团队着想,您能再给我个机会吗?”看着小和那双真诚的眼睛,成老师实在无法说出拒绝的话。他还是决定给小和一个机会,不过此刻成老师更希望了解到是什么导致这个学生如此“有主见”的“特立独行”。
“小和,你从小到大都这么有主见?”
“对,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就可以决定。”
“那你印象中初中、高中就没遇到过你自己解决不了的事?”
“没有。”
“平时和同学们相处得如何?有没有个知心的朋友?”
这次出乎成老师的预料,小和一下子红了眼眶“成老师,我初中、高中时没有一个知心朋友 … … ”
一个人越是缺乏什么,他就越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表现去取得别人的关注。
成老师了解到了小和背后的故事。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能陪伴和关心他,给予他的爱总显得有些匮乏。这也导致了他性格的孤僻和叛逆,总是用与众不同的行为来寻求存在感。
成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和内心的孤独和渴望。他想,小和这样的性格,孤僻独立又有点自作主张,要想让他在团队中发挥正确的能量,需要为他找一个合适的搭档,通过日常的工作、学习,互相帮助,也许能融化他心中的隔墙。而相对于理工科男生的大大咧咧,成老师想也许女生的细腻包容更适合做小和的搭档,于是成老师特意安排了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同学去跟小和一组。
时过数月,成老师观察到,小和在伙伴的带领下逐渐融入团队,不会刻意强调自己的主意,而是会更加配合整个集体的需要。他们的合作也越来越默契,整个团队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心思细腻的成老师也想到,长时间的合作很容易让人产生依赖,为避免因自己配置的这个组合给两位同学产生不必要的情感纠葛。成老师还私下里与女孩进行沟通,希望她能把控好工作与个人情感的界限。
正是成老师这般细致入微的人员调配,不仅教会了小和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更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关爱,他们的关系也逐渐从简单的师生变成了亲密的朋友。
这次经历也让成老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者,他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尊重他人的品质。成老师相信,只有这样,学生们在团队、在社团的经历才会有最充实的收获。
图注:成老师参加 NewMaker 智能实训基地全体成员大会
结 语
教书育人,对于成老师来说不过是教学生涯中重复的一年又一年,他驻守在校园里,迎来送往间度过了数载春秋。而这数载春秋对于学生们来说,却是人生中宝贵的时光,不仅接受知识的洗礼,见证先贤的伟大,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成老师作为同学们亦师亦友的陪伴,与科大学子们一路同行,点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往日辉煌不必追忆,来日之路光明灿烂!
撰稿:张 娟 崔子妍 秦双漪 马嘉熙 李诗敏
任毓敏 陈世欣 甄怡冉 赵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