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规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法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的“四同”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各项业务工作,形成党建与业务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就业工作:党日联动,学业指导助力“三大考”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就业推进过程中,巧妙地将教师党员的主题党日与学生党员的主题党日进行一体谋划。全体党员教师积极担当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教师角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资格考、入编考、升学考这“三大考”的关键节点,党员教师们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从知识点的梳理到考试技巧的传授,从心理压力的疏导到职业规划的引导,党员教师们全程陪伴学生成长。通过这种紧密的党日联动与学业指导模式,众多学生在“三大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在今年的司法资格考试中,学院学生通过率较往年有显著提升,不少学生表示,党员教师的悉心指导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研究生导师聘任:强化思想建设,聚焦就业引领
在研究生导师聘任过程中,学院特别注重导师的思想建设,对他们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研究生就业方面,明确导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
学院要求党员导师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建议。同时,鼓励导师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影响力,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在某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党员导师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联系,为学生争取到了多个优质的实习和就业岗位,有效提高了该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实践教学:党建融合,实践队伍建强堡垒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院将实践教学与党建密切融合,要求所有外出实践的工作队伍一律建立临时党团支部。要求参加实践教师和学生,到达实践地后,除了完成正常的实践学习任务,还要积极与所在实践单位党团组织进行联系对接与学习。
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们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其他成员深入社区,了解社区治理的现状和问题,并与社区党组织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与社区党组织的密切合作,实践队伍不仅完成了实践任务,还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方案,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评价。
检查总结:业务党务双管齐下,功能型党组织显成效
在检查方面,学院要求在业务工作总结的同时开展党务工作的总结。特别是在省级项目,尤其是与社区治理、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相关的项目中,明确要求课题组对功能型党组织进行总结。
在日常管理中,学院鼓励全体人员在业务总结的同时,对自身作为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行一并总结。这种双管齐下的总结模式,促使全体人员在工作中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例如,在社区治理项目中,课题组功能型党组织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分析项目进展过程中党建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及时调整工作策略。通过这次总结反思,项目不仅在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党建工作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法学院通过建立党建与业务“四同”工作机制,在就业工作、研究生导师聘任、实践教学以及检查总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化这一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培养巴比伦娱乐场高素质法治人才和社会治理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