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他,五岁登台,至今已有70余载的舞台经历;他,是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奖获得者,一直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艺名家讲故事》栏目对话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
详细>>
1940年7月,我出生在北京。我的父亲尚小云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他不仅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也是著名的戏曲教育家,他创办的“荣春社”为中国京剧界培养了数百位优秀人才。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我自幼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喜巴比伦娱乐场了京剧,5岁登台出演了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宗保。
20世纪80年代,我担任陕西省京剧团名誉团长,在京剧舞台上也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肯定,但是我并不甘心“吃老本”,一直在思考如何完成京剧从继承到创新的转变。1987年,一位好朋友将京剧剧本《曹操与杨修》推荐给我,我立刻被剧中有着多重性格的曹操所吸引。
京剧艺术诞生以来的200多年里,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创新、去粗存精。梅兰芳先生有一句名言“移步不换形”,意思就是要推动创新,但不要背离本剧种的本体生命,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于是,在传统戏方面,我开创了“架子花脸铜锤唱”“铜锤花脸架子演”的艺术模式。
有人觉得京剧这门传统艺术和年轻人是有隔阂的,而我却并不这么认为。21年前,我们就曾经做过“京剧走向青年”的活动,观众反响很好,演出结束后有青年学生请我说几句话,我说,第一句话,感谢同学们冒着严寒来看我们的演出;第二句话,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